top of page
搜尋
作家相片YES Team

「堅強, 並不代表不能哭啊!」

已更新:2019年12月16日

不知從何時開始, 社會有種不成文的規定—


只有堅強的人才能從苦難中走出來。

在逆境中, 身邊的人總會說:「不要哭,你要學習堅強啊」、「不用怕,你是個堅強的人啊」,彷彿在逆境中, 只要稍稍顯得軟弱,便是一種不當的應對態度。


但沒有人教過我,何謂 「堅強」。


「每當絕望如黑洞般無止境的淹沒我, 每當痛苦如繩索般緊勒著我的脖子,每當淚水快要從乾渴的喉嚨湧上眼角,總要隱藏,總要微笑。我要隱藏自己的軟弱, 最少看起來要像個 『堅強』 的人。因為不想身邊人擔心, 因為害怕成為別人的負荷, 因為希望塑造堅強的形象 … … 總要笑著說:無所謂啊, 不用擔心我。」


然而, 這是真正的「堅強」嗎?

如果不小心在別人面前哭了出來, 我,就成了軟弱的人嗎?

「從小到大, 也許由於我很愛笑, 又或許由於我很擅長於隱藏, 給了身邊人一個錯覺, 誤以為我是個樂觀積極的人。中學有段時間與繼父的關係越來越差,直至有天終於受不了,主動向學校社工求救。」


當時社工室放了兩張沙發, 燈光是溫暖的奶白色, 牆壁是舒心的昏黃色。 一開初我們談著無關痛癢的瑣事,到後來,慢慢談到自己所受的委屈,依舊是一臉習慣性的笑容,嘗試把自己的經歷說得雲淡風輕。直到社工的一句 :「你一直這樣笑著,不會覺得辛苦嗎?」


頓時,虛假的笑容再也支撐不住,壓抑已久的淚水不受控制,悄然無聲的流出眼眶,滑過嘴角。社工遞了一張面紙, 說了一句 「堅強,並不代表不能哭。」讓我至今印象深刻。


我忘了那次是如何結束面談,忘了社工還說了甚麼別的話,忘了最後回到家跟繼父的關係有否改善,只記得那種流淚後,心靈不自覺被治癒的感覺。

也許, 面對哭泣,我們並不需如此避之不及。


在心理治療中,來訪者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在治療者面前落淚。藉此,有學者歸納出四種哭泣方式:


  1. 壓抑型哭泣(Inhibited Crying) Nelson (2005) 指壓抑型哭者會主動壓制自己想哭的需求,往往亦會強忍淚水來應對失落感。

  2. 傷心型哭泣(Despair Crying) 當經歷了很深的傷害時,這類的哭者會以流淚和悲傷應對,以接受失去事物的事實。

  3. 憤怒/抗議型哭泣(Angry/Protest Crying) 與傷心型哭者相對,這類的哭者會主動避免,甚至抗拒接受失去事物的事實,而這通常與所經歷的挫敗感有關。

  4. 接納型哭泣(Acceptance Crying) 這類似於大眾所稱的「喜極而泣」,是形容由於感到釋懷、高興而落淚的情況。


眼淚,天然的止痛藥。

不論是悲痛欲絕而流的眼淚,還是幸福喜悅而流的淚水,都含有一種「天然的止痛藥」亮氨酸腦肰啡(Leu-enkephalin),減輕痛楚的感覺。此外,一些壓力激素以及相關的化學物會隨淚水流出,離開身體,使我們變得放鬆和釋懷。


但願日後在苦難中,我們不再需要故作堅強。或躲於一隅抱頭痛哭,或與親友相擁暢哭,或掩面默默流淚……


「我也知道陽光終將再來,但在此之先,請不要勉強我在暴雨中尋找光線。」 ■

642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